公司动态
北京国际摄影周促进青少年影像交流
记者赖锐作品《天坛·红松鼠》亮相2025北京国际摄影周,摄影:关鹏。主办方供图 金秋十月,北京再次成为影像艺术的交汇点。由中国艺术摄影学会、中国摄影家协会、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主办的2025北京国际摄影周近日在北京举行。本届摄影周以“影像:文明·新品质”为主题,聚焦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重塑影像行业,促进青年影像交流。来自26个国家的近5000件摄影作品,以中华世纪坛为主展区,体现中央美术学院、北京印艺学院、车谷小镇等10多个空间展厅,涵盖近20场对话与交流50项展览活动,为公众呈现一个多元化、综合性的节日。其中,全国主流媒体新闻摄影展以“和平发展,追求梦想”为主题,汇聚了来自国内200余家主流媒体的200多幅精美照片和近百个专题摄影版块,涵盖“国家大事”、民生等领域。此外,2025丝绸之路全国青少年国际摄影展以“我的祖国”为主题,吸引了来自英国、意大利、埃及等17个国家的近10万份投稿,最终评选出270余张照片(组)和65个短视频参展。年轻创作者用镜头捕捉故乡之美,勾画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的文化风貌,为摄影周注入青春活力。 “全球青年影像艺术100及Top10 T“下雨计划”是北京国际摄影周的重要学术品牌,致力于全球18-45岁的年轻创作者,鼓励打破媒体边界,探索科技与人文的共鸣。今年活动以“文明的回响”为主题,将通过展览、对话等形式激发年轻创作者的成长。北京国际摄影周组委会主席李革表示,自2013年创办以来,北京国际摄影周已走过13个年头。十三年来,《摄影周日》遵循“国际化、学术化、专业化、差异化”的原则,开拓创新,用镜头记录时代变迁,用影像讲述中国故事,如今,它不仅成为北京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,也在中外摄影交流、文化融合和旅游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。SM和学术创新。国际摄影家联合会主席马诺利斯·米哈基斯表示,北京国际摄影周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,更是一次文化间的精神对话。多年来,国际摄影家联合会和北京国际摄影周遵循一个共同目标:用摄影促进人与文化之间的理解。他说:“在合作与交流中,我们不断证明艺术可以成为连接思想、情感和民族的桥梁。”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则包括照片或视频)由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发布。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注:以上内容(含图片及ND视频,如有)由网易号用户上传发布,网易号为社交媒体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冰。 上一篇:抛弃理论拥抱文学,走上了一条不同寻常的电影 下一篇:没有了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