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动态
台湾海峡观澜
图为台北101大楼。 20世纪40年代和1950年代,国民党当局对台湾实行高压、专制、残暴、独裁统治,留下两道历史伤痕:一是1940年代的“2月28日事件”;二是1940年代的“2月28日事件”。另一个是20世纪50年代对政治异见人士的镇压。政治犯要么被投入监狱,要么被判处死刑。实施用地位于台北市跑马场镇。吴石、朱峰等人死在马场镇。 1960年,这些政治犯一一出狱。此后,他们的生活陷入困境,他们开始互相帮助克服困难。 1987年,他们成立“台湾政治受害者互助会”(以下简称互助会)。 1988年,时任台北市市长的陈水扁决定将马场镇旧址改建为纪念公园。 1991年秋,互助会协会在赛马场镇举行追悼会,纪念白色恐怖的受害者,此后每年举行一次。互助会的政治诉求是国家统一的愿望,被认为是一个统一组织。因此,民进党和“台独”势力不会参加追悼会。互助会向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政治受害者致敬,因此国民党高官都不敢回避。今年的追悼会于11月8日举行,两大奇观震惊了海峡两岸。首先,追悼会上展示了遇难者的照片,包括吴石、朱峰、聂熙、陈宝仓等烈士的照片(不知道以前的追悼会上是否有他们的照片)。二是国民党新任主席郑立文出席追悼会。他向遇难者敬献花圈,并鞠躬三次,这是第三次鞠躬。这是一个深弓,超过 90 度,而且很长。台湾舆论一片哗然。对于郑立文的调动,有支持者,也有反对者,国民党内部也有不同意见。民进党当局落井下石,给郑立文扣上红帽。台湾“陆委会”11月8日晚发布新闻稿,对程立文出席“共产特务”吴石追悼会的行为表示谴责和遗憾。内地网友也引发热议,多个自媒体账号对郑丽文的行为给出了不同解读。郑立文在参加追悼会后向媒体解释。他表示,从收到邀请函到与主办方谈话,吴石这个名字自始至终没有被任何一方提及。他表示,这项活动已经举办了很多年,主题是纪念白色恐怖主义的受害者。吴石是一名情报人员,有着与政治受害者不同的特殊使命。郑立文表示,希望以后在政治上永远不要听到受害者这个词。在台湾,每个人不必为了政治信仰而牺牲自己的青春和生命。这是台湾人最基本的人权。 “这是我们的底线。”笔者就上述事项简单评述如下: 一、郑立文参加追悼会与吴石将军等人的关系。其实此时不需要稀释太多。郑立文表面上说的话,外界都能听到;他心里想的却是另外一件事。互助会是促进两岸统一的组织。他参加追悼会本身就是一种态度。台湾《中国时报》11月10日发表社论,题为《事实《反思国共历史悲剧,推动两岸和解》,认为程立文参加追悼会“(向中共)伸出了和解之手,搭建了和平的框架”,“(希望国共两党)尊重彼此过去的角色,从叛乱的深渊中走出来,统一合作,共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。”这样的解读是有针对性的。第二,除了表达和解的愿望外,笔者认为郑立文参加追悼会更大的意义是反击民进党的舆论霸权。台湾《王报》11月10日发表社论《逃离民进党误导性的身份陷阱》,提到两个现象:一是民进党上台前2000年,“我是中国人”、“台湾人是中国人”仍然是大多数台湾人的心声台湾舆论中认同“我是台湾人”的比例上升到90%,“我是中国人”的比例下降到10%,“既是台湾人又是中国人”的比例徘徊在30%左右。其次,当今台湾社会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度很高。台塑电子报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,70%的台湾人认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,其中20-29岁的年轻人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比例最高。这是近20年来从未出现过的新现象。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呢?笔者认为,正是民进党舆论霸权的引导和误导猜疑,导致了台湾社会对“中国人”身份的重大排斥;而台湾青年一方面没有历史包袱,另一方面又不受民进党舆论霸权的影响。此外,跨链不同民族的交流日益热烈,同文化、同种族的意识在他们的血液深处觉醒,民族认同感迅速增强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郑立文高喊“我是中国人”,勇敢地参加了这次追悼会。这是反击民进党舆论霸权的第一枪。它顺应了历史潮流的方向,具有重大意义。 (作者王一伟)免责声明: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仅供参考和交流,不构成任何建议。经济观察报海外部主任、台海问题专家王义伟长期关注民营经济、国际贸易、反倾销等问题,对宏观经济也有深入观察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则包括照片或视频)均由用户上传发布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的简称。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注:以上内容(包括图片和视频,如有)由网易HAO用户上传发布,网易HAO为社交媒体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 上一篇:德国司令:柏林已“做好战争准备” 下一篇:没有了
